文章位置: > > 正文

简单晒晒就能制成的白茶?白茶制作工艺中怎么晒?

白茶食刻 发布于  热度3  评论 141 浏览数 47167次

《1》

过度理解,是最容易产生误解的源头。

杜甫曾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讽刺社会贫困悬殊。

其中的臭字,不少人理解成腐烂发臭的意思。

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像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也不分给穷人。

极大的对比反差,令人触动。

然,臭字的古义与今义不同,泛指气味,可以用以形容香气,词面意义更广。

 

杜甫那句诗,正确的理解应是,达官贵族家中的酒和肉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而路边却有冻死的骨头。

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般,望着橱窗别人家温暖的火炉和香喷喷烤鹅,却冻死在街头。

一字之差,却能产生出不同的理解。

可见,在资讯量繁多的当下社会,每每获取新的信息,不要过度的揣测、片面的理解,有多么重要!

六大茶类中,白茶制茶工艺最为简朴,不揉捻,不炒青,只有萎凋和烘干这两道。

看到这,不少人会想当然的理解成,白茶制茶很简单嘛,晒晒就能喝。

殊不知,白茶的制茶,简朴而不简单,绝非简单晒晒就能喝!

 

《2》

术业有专攻,白茶制茶并非那么简单!

隔行如隔山,事非经过不知难。

看似简单的白茶制茶过程,要真的做起来,其实一点儿也不容易。

从茶青鲜叶采下的那刻起,紧锣密鼓的制茶流程,就此拉开。

茶青从枝梢上脱离后,需要及时的薄薄摊晾,及时处理。

若不然,长时间闷在竹筐或是竹篓里的茶青鲜叶,很容易被闷坏。

厚厚的堆积下,芽与叶之间,相互碰撞,紧紧相挨,难以透气。

白茶的芽与叶,闷在一块的时候,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得不到及时处理的茶青,堆积时间过长,极为容易生出闷味来。

是以,白茶的制茶,有着原产地,原材料,原地加工的讲究。

 

 

 

比如,福鼎出产采摘的白茶,需要在原地加工制茶,及时处理,更能得出好品质。

白茶茶青鲜叶采下后,需要及时薄摊在水筛上,进行自然萎凋,借助自然的光力、热力、风力等,慢慢的让水分从白茶芽叶中脱离。

在白茶的萎凋过程,是制茶师傅最为操心的阶段,需要时时关注天气变化,从而调整水筛位置,来回搬动水筛。

有条件的制茶师,会专门投资搭建上阳光房,便于白茶的萎凋,以便得出更好的白茶品质。

白茶的萎凋,不是一昧的死晒,日光过烈,过强的情况下,会晒伤白茶的内质物,再加之,萎凋过程中,根据白茶的萎凋情况,及时的翻动等。

萎凋,何时晒,何时收,何时翻面,萎凋时长需要多少,最为适宜的温度是几何,不同芽叶等级的白茶,萎凋过程中注意事项有什么不同,都需要依靠制茶师傅们的经验进行判断。

要想制出好茶,除了耐心和费力外,还得懂不少门道。

 

白茶萎凋结束后,鲜叶中的水分已大部分散失,芽叶摸上去没有了水汽。

但此时,制茶工序并未真正的完成,因为在白茶内部,茶还未彻底干透,还需要经过细心的烘干后,方能制出成品。

白茶的烘干,同样急不来,须得用文火,细心的慢慢烘干。

不同芽叶等级的白茶,烘干时温度需要多少,烘干时长需要多少,都有着技术的讲求。

不揉捻,不炒青,看似工艺简朴的白茶,为了保留更多的天然风味和养分,萎凋和烘干这两个步骤,半点也来不得马虎!

唯有如此,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细心到位制出来的白茶,方能得出好品质!

 

《3》

将白茶一昧死晒,会有什么影响?

春日的日光,是和煦的,春阳暖暖。

日光的作用,对于白茶的品质形成,十分关键。

日晒萎凋制出来的白茶,香气更为馥郁,风味层次更为丰富,茶味更为动人。

然,白茶的日晒萎凋≠一昧死晒。

晒白茶不是晒被子,可以放入大太阳底下,一直死晒。

若是日光过烈,过强,温度过高的时候,没能将白茶及时收回,白茶茶青芽叶中的养分,极为容易受损。

 

【色香味改变】

一昧死晒,制出来的白茶,在过强热力影响白茶,白茶原本鲜嫩新绿的叶片色彩,由于叶绿素受热分解,而失去了柔嫩的颜色,变成咖啡色,深褐色一片。

就好比晒豆角干,梅菜干那般的颜色,毫无鲜活的色彩感觉。

除此之外,过强的热力作用,还会损害白茶内部的芳香物质。

在正常工艺下,得到细心呵护的白茶,内在物保留完整,茶香馥郁而饱满,层次丰富。

茶香散发出一股子清新动人的植物荷尔蒙气息,爽朗的毫香,清雅的花香,清鲜的草药香,你方唱罢我登台,灵动极了。

而被灼晒过后的白茶,内在的芳香物质,受热分解、流失,茶香变弱,变寡,变淡,逊色不少。

除了模样和香气的改变外,一昧死晒出来的白茶,最为主要的茶味物质,会受损。

白茶茶青在先天生长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诸多养分物质,茶氨酸、茶多酚、茶多糖、果胶物、芳香物等,一昧死晒下,一损俱损,本该清香鲜润,淳和清新的茶汤风味,荡然无存!

这样晒晒就能制成的白茶,喝起来茶是不香的,汤水是不稠的,入口滋味缺少了清甜感,没有美好的回味体验。

一昧死晒下,变了色,失了香,换了味的白茶,难以与真正的好白茶相比拟。

 

【不利于后期转化】

更何况,没有经过精细制成加工,简单晒晒得出来的白茶,除了内质物受损外,芽叶的含水量,是否能合格,需要打问号。

含水量合格,是白茶的生命红线。

根据白茶的国家标准,含水量最高不得超过8.5%,为了得出更好的白茶品质,用心的制茶师傅们,会将含水量降到更低。

唯有如此,在后期储存过程中,白茶方能发生良好的转化,得出愈加甘醇的茶味,经年累月的时光过后,能得出甘和醇美的老白茶!

而将白茶一昧死晒,在没有专业制茶经验的基础上,白茶的含水量是否能合格,难以保证。

白茶的芽头,内在结构是竹笋状,掰开芽头,能发现如同树轮般一圈圈的白毫层,防护严密。

是以,要想将白茶彻底做干,尤为是将芽头肥壮饱满的白毫银针做干,需要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

 

若只是简单晒晒,没有经过烘干的白茶,很有可能,芽叶外表的水分散发了,但内在依旧残留不少水分。

这样含水量不合格的白茶,后期再怎么储存,自身多余的水分仍会逸出、飘散、弥散,在又闷又潮的环境下,白茶难逃受潮变质的结局。

一昧将白茶死晒,除了含水量的缺陷外,还极有可能,破坏白茶中的天然活性酶,使得白茶失去后期转化的动力。

正常品质下的白茶,天然风味保留完整,在后期妥当保存下,内在的活性酶会不断促使白茶发生转化,使其越存越香。

而一昧死晒下的白茶,活性酶受损,后期难以再转化出好茶味。

可见,简单晒晒制出来的白茶,不仅色香味受损,含水量还易不合格,活性酶受损,完全失去储存转化价值。

这样的白茶,可饮用价值和收藏价值,都极低,极低。

 

《4》

好白茶制茶时间这么长,不怕到明后茶不值钱吗?

做茶是急不来的,好的白茶,值得用心等待。

白茶的制茶,绝非那么简单。

绝非是仅需天气晴好几天,简单晒晒就能喝。

白茶的制茶过程,除了要将水汽从白茶芽叶中脱离外,更为主要的是,留存白茶的内在养分。

是以,白茶的制茶过程,走的是慢节奏。

一切都急不来。

像是今年的太姥山高山白茶,从3月16号开始,才大规模的采摘白毫银针。

到了现阶段,哪怕是最早采摘的那几批针,按照正常的白茶工艺,也还未到其最佳适合展现光芒的时候。

用心的制茶师傅们,还在较量着怎么将白毫银针做到更干,更透,得出更好的品质。

看到这儿,有不少茶友疑惑不解。

前些天还遇上位茶友留言:这白茶到底是金茶还是银茶,做茶要做一两个月,等过了清明,茶都完全不值钱了。

 

也有的茶友在表态:现代社会,所有的行业都在抢跑,白茶制茶难道不急吗?

……

诸如此类,言外之意,大致上都在于,白茶制茶为什么这么慢?

白茶不是绿茶,并非存在明前茶,明后茶之类的讲究,将喝绿茶的经验,套用在白茶上,是行不通的。

好的白茶,值得用心等,绝非存在明后茶不值钱的说法。

细致的白茶制茶过程,是为了得出更好的品质效果,而若是早早能完成制茶,早早上市的茶,品质值得存疑。

因为,这部分白茶,大多为品质不合格的白茶。

为了抢先市场,占领先机,早早上市,早早收割利益,将含水量还未达标的白茶,早早推向市面。

万物皆有定时,正宗的高山白茶,从采摘,到制茶,再到上市,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寻。

早早上市的白茶,属于白茶中的早产儿,无论是内在养分还是后期储存效果,都远不及正常工艺下制出来的白茶。

做茶急不来。

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本心,秉持质量要求,不糊弄消费者,用心做茶的制茶师傅,是令人钦佩的。

这样用心做茶的制茶师,比得是质量,而非速度,用好品质的茶,方能最终或得市场。

好茶,永远都会有市场,何必急于一时?

 

《5》

工艺简朴的白茶,将其误解成简单晒晒就能喝。

实在是大谬。

隔行如隔山,世界上哪有那么简单轻松的事情呢?

简单晒晒就能制成的白茶,内质物受损,色香味会变,全无美好风味。

做茶急不来。

本着一颗做好茶的心,方能细致的作出好茶。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上一篇:没有了
用户评论
评论暂时关闭